努力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西部示范 |
来源: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作者:陈心宇 发布时间:2024-03-11 浏览:777次 |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陕西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西部示范。全省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加快打造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引领西部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示范地、战略人才聚集地、离岸研发优选地,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定走好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强创新平台,承担国家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更多“国之重器”。陕西自觉扛起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建强创新平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近年来,陕西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持续加大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在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方面,高水平建设空天动力、含能材料陕西实验室,加快建设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大院大所立足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加强优势迭代型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等,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方面,瞄准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实施6个科技重大专项、12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14个企业联合专项,集中攻克关键技术360项,填补国内产业空白22项。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是支撑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的关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争创“国字号”、锻造大载体,要狠抓实验室体系布局提升,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以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为方向加快实验室体系重组,支持在航天动力等优势领域争创国家实验室。要实施重大科技基础专班推进机制,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转化医学等设施建设进度,打造多类型高能级大科学装置集群。要建好用好秦创原,充分发挥其作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催生作用,深挖创新潜力、激活创新动能,把更多静态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大局多扛担子、多作贡献。
力促成果加速孵化转化形成新赛道新布局新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陕西科教资源丰富,科技综合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陕西聚焦成果就地转化落地过程中校地对接,搭建校企沟通平台,提供孵化条件,突破了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并通过改革突破科研人员成果转化限制,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
不断蓄积、集成、放大科教优势,加快提升成果转化产业化水平,需要我们继续破除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力促成果加速孵化转化,形成新赛道新布局新产业。要建立覆盖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生命周期的全链条加速机制,打通研发深化、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的通道。要集聚优势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一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催生更多“靶向”创新成果、硬科技成果。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创新用好“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得更快、更好、更多、更安全。要通过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制度保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科技研发、生产制造、配套服务全流程全过程的打通和整合,加快科技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
加快打造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的“创新雨林”。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人才、知识、资金、政策制度、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良好的创新生态有利于创新平台的功能集成、创新主体的融通联动、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陕西全面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采取“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支持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41名,试点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许可;新组建3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培训科技经纪人(技术经理人)1930名;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增设创新驱动秦创原奖,今年首次表彰了4位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企业家。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优势,需要我们培塑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的“创新雨林”。要通过强主体增活力,做强做精各类孵化载体,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优化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要通过抓人才聚活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抓好一流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现代化人才队伍。要通过促改革激活力,深入实施科研人员减负行动,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成果评价和科研经费“预算总额+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大力推行科技重大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管理制度,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广大创新主体的巨大潜能。要进一步完善协同高效的体制机制,提供一站到底、精准便捷的优质服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耦合协同、集聚裂变。
作者:陈心宇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