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党校声音

凝心聚力谱写陕西文化新篇

来源: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作者:刘颖慧  发布时间:2024-03-11  浏览:974次  

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陕西是文化大省,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有资源、有条件,必须坚决扛起时代责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大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新时代陕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陕西拥有优势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大力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以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陕西担当。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存时代序列完整,历史脉络传承有序,文物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是展现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直接载体,更是实证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不断裂的有力证据,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必须认真做好这些珍贵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研究、展示工作,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汲取其中蕴含的高尚精神追求、优秀道德传统、科学思想智慧,以文化人、以史咨政,在溯源寻根中凝心铸魂。

陕西还有着独特的丝路文化、秦岭文化和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等,民间文化异彩纷呈。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必须珍视这些独特文化价值,不断挖掘和提炼其思想资源和思想精髓,不断增进文化自信。新时代,文化所拥有和传递的核心价值必然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必须面向不断发展的实践推动文化形态的变化更新。要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加快构建更具原创力、亲和力、影响力的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

作为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省份,陕西具备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争做西部示范,切实发挥文化优势,厚植文化根脉,加快建设更具引领力、感召力、供给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区域合作。要规划领先、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打造各具特色、差异补位的文创产业园区、都市文化生活圈、区域性文化产业轴带环,促进业务合作、降低交易成本。要做强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加大对成长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点文化产业精品、品牌扶持培育力度,积极吸引各类资金参与陕西各地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和培育。要促进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健全完善个性化、沉浸式的精品景区、特色线路、定制产品和文旅综合体。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好推动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足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大格局,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好起来,创新文化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让传统文化传承起来,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产出始终和人民群众需求同频共振,更好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更好服务于建设文化强省。

作者:刘颖慧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文化与科技教研部教授